无盐无味,但也不必“重口味”

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鹤佳 杨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我国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中盐集团近日发布了关于保障食盐市场供应的声明,提到:近期,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资料图片)

人为什么必须吃盐?湖盐、井矿盐、海盐,不同的盐吃起来有什么区别?除了食用,盐还有哪些用途?现阶段囤盐究竟有无必要?

盐的味道,海知道

人们常吃的食盐通常由湖盐、海盐、井矿盐这三类组成,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科普作者孙亚飞介绍,湖盐相对于海盐没有明显优势,并且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湖盐开采受到限制。而随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食用盐市场上井矿盐占比逐渐超过海盐。

但无论湖盐还是井矿盐,都和海洋密不可分。孙亚飞解释,内陆咸水湖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的“遗迹”,本质上湖盐也是海洋的产物,而一部分井矿盐也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埋压地下的海水长期演变得来的。

不仅来源密切相关,这三类盐味道、口感也相差无几,孙亚飞介绍,食用盐成分里99%都是氯化钠,其余成分极少,所以尝起来几乎没有区别。

有盐有味?其实是缺钠

谈到盐,人们往往会想到食用盐“氯化钠”,但盐远远不止“氯化钠”一种。孙亚飞介绍,盐的种类非常多,在化学层面上,只要正离子(非氢)和负离子(非氢氧根)组成的离子化合物都是盐。例如,氯化钠,氯化钾同样是盐,可以用于治疗低血压和注射死刑;作为卤水成分的氯化钙、氯化镁也是盐。

虽然从化学层面来看,“盐”有很多,但只有氯化钠成为了食用盐。孙亚飞解释,不管是自然界的动物还是人类本身都需要钠元素,但是大部分植物含钾量高,含钠量低,人类有必要从盐分中获取钠元素,以维持人体机能。

孙亚飞指出,钠元素对人类不可或缺。它不仅能够帮助人类调节血压,还能帮助神经系统传递生物信号。除此之外,人类体液中同样含有钠元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陆地动物的祖先都源自海洋,而海水当中就含有大量的钠元素,这或许能够解释钠元素为什么能帮助人类维持身体渗透压平衡。但这只是从演化论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关于人体为什么需要钠元素目前还没有准确答案。

有盐!不用囤!

尽管钠元素对人体来说不可或缺,但过度摄入盐分同样对人体有害。孙亚飞介绍,对一个60kg的成年人而言,一次性食用200g食用盐就会有生命危险。而我国盐消费量一年就能达到数千万吨,如果全部都是食用盐,意味着一人一年需要摄入几十上百公斤食用盐,远超人体摄入上限。对此,孙亚飞解释,我国盐产量和盐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盐不仅可以拿来吃,还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例如冶金、染料等。

事实上,我国现阶段食用盐市场占比最大的为井矿盐,海盐主要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因此,海洋污染问题不会对我国食用盐供应产生很大影响,没有必要大量抢购、囤积食用盐!

但对于已经囤积了食用盐的消费者,孙亚飞指出,不必担心保质期问题,食盐、糖、味精等调味品只要贮存于干燥通风环境,即使过了保质期也不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要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食用盐呢?孙亚飞建议,如果自身甲状腺存在问题,最好购买无碘盐,避免体内碘元素过多。如果甲状腺没有问题,购买普通食用盐即可,至于市面上的“竹盐”“喜马拉雅盐”等更多是营销噱头,对人体没有任何特殊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无盐无味,但也不必“重口味”

    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鹤佳杨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

    来源:央广网 23-08-30

    美的置业:2023年需到期兑付公开债8.4亿元 将在9月份支付

    证券时报e公司讯,8月30日,美的置业(03990 HK)执行副总裁王全辉在业

    来源:证券时报网 23-08-30

    “文旅+教育”跨界融合 共话研学旅游

    东南网12月3日讯(本网记者蔡丽洁)12月2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

    来源:东南网 23-08-30

    远兴能源:公司纯碱产品产销两旺,能源价格上涨将推高产品生产成本

    远兴能源8月2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受当前纯碱市场影响,公司纯碱产品产

    来源:界面新闻 23-08-30

    美股集体收涨 中概股指数大涨3.7% 拼多多涨超15%

    当地时间8月29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涨超1%。

    来源:证券时报网 23-08-30
    返回顶部